首页 > 资源 > 课程
第二章
  • 专业分类: 高校实验室安全
  • 专业分类: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 课程名称: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 对应知识点: 参考答案
  • 资源种类: 资源文档
  • 上传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上传时间: 2019-09-17 14:58:05
  • 资源大小: 0.00M
  • 浏览数: 689
  • 收藏数: 0
第二章

参考答案

1.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指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微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其特点为除必须备有通常动物设施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防止由实验动物传染人、动物相互间的交叉感染、传染源向外感染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国内外根据隔离的要求分为BSL-1BSL-2BSL-3BSL-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BSL-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普通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

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气溶胶扩散的实验操作需在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气溶胶扩散的实验操作需在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由双重密封门将核心区与外部实验区隔离;外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送入室内,向外排出的空气亦需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

BSL-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独立的建筑物用隔离区和外部隔断的构造,实验操作需在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ABSL-1ABSL-2ABSL-3ABSL-4动物安全实验室指按照实验动物活体操作的生物感染级别建立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

ABSL-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A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二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A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ABSL-4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安全柜型和正压服型实验室两种。安全柜型ABSL-4实验室,必须使用Ⅲ级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不要求配备生命支持系统和正压防护服。正压服型ABSL-4实验室,必须配备生命支持系统和正压防护服,可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1人员培训 :对动物实验管理、科研、饲养等相关人员,进行人共患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对操作人员进行动物抓取、保定、麻醉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技术方法的培训。

2)隔离检疫和定期对特定微生物排查:为防止人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对新引进动物进行隔离检疫和特定微生物的检测。地区性防疫隔离时间:小鼠、大鼠、沙土鼠、金黄地鼠和豚鼠为515天,兔、猫和犬为2030天,非人灵长类为4060天。特定病原体检测阴性方可进入动物实验室;同时,定期对饲养动物的微生物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内的实验动物符合国家标准。

3)随时掌握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兽医和设施管理人员应对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日常观察及记录,并及时提供给实验人员。发现有不明原因动物死亡时 ,应立即联系实验人员和兽医,尽快查明死亡原因。

4)日常管理标准操作程序(SOP):动物实验室内要制订相应的动物饲养管理、动物实验、设施设备维护、器材消毒灭菌等的标准操作程序,还应制订传染病突发时的应急预案,并且要定期检查应对传染病突发时应急处理的必要器材。

5)个人防护与安全保护:针对动物咬伤、抓伤以及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的污染或由污染的饲养器材引起的伤害,从业人员应在饲养动物和动物实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实验人员要清楚急救箱的位置,急救箱内的物品要保证在有效期内;实验人员要清楚应急处置的处理方法以及接受诊断时医院及科室的联络地址和电话。

6)事故发生时的应对:动物咬伤、抓伤以及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的污染或由污染的饲养器材引起的伤害时,尽量挤出被抓伤和咬伤部位血液,用自来水冲洗至少半小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弱酸性水充分冲洗;必要时用海绵或刷子对受伤部位的深部进行刷洗;用碘酒或酒精对受伤部位的深部进行消毒;用灭菌纱布进行止血后再用消毒药涂抹。如果是发生可能传染人共患病的事故,水洗、消毒以及止血等应急处置之后,应迅速前往专科门诊接受诊断及治疗,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实验室常备应急药品,如用于洗净受伤部位的灭菌生理盐水、弱酸性水以及消毒用酒精、碘酒类消毒剂等。

对有些动物在未知有无人共患病之前,应按照具有传染性的动物进行操作和个人防护。

3.3R”理论,其核心是动物保护,即少用、不用动物。动物实验替代在动物保护运动深入的国家较为提倡,美国、欧洲国家已成立了研究中心,日本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工作,主要是从动物保护的理念出发,研究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优化动物实验,提高精确度,找出替代动物的实验方法等。

1)减少:在实验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实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要达到这一目的,实验前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减少动物使用数量是在尊重科学原则和技术规程的前提下进行的。减少动物的使用量,应根据实验目的要求,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在一些科研工作中,减少动物的使用量有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很多研究方案是可调整的,也可以选取不同的研究路线。相反,有些实验如药品的法定检验的动物数量是不允许减少的。

2)替代:选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进行的实验,以及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有知觉的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较高等级动物的实验方法。

替代的分类:①根据是否使用动物或动物组织,替代方法可分为相对替代和绝对替代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动物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或利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实验方法;后者则是在实验中完全不用动物。②按照替代物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替代,如利用志愿者或人类的组织等;间接替代如利用鲎试剂替代实验兔热原实验等。③根据动物实验被替代的程度,可分为部分替代,如利用其他替代实验手段来代替动物实验中的一部分实验;全部替代如利用非动物实验方法取代原有的动物实验方法。

对于替代方法,应该有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体外实验方法不仅能够获得与动物实验一致的结果,而且还可能是最佳的实验方法。有些新的替代方法和技术可作为动物实验研究的补充,有助于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但是,在目前科研中的动物实验尚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例如,在毒理学研究和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中采用的细胞培养方法,不能像整体动物模型那样作为完整的有机生物系统,用于评价不同途径(如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和长期染毒的后果,以及用来预测某些毒性作用的可逆性等。无机物、有机物、非生物、生物、细胞、组织、器官当作为科研实验的材料或对象时,鉴于们之间本质上的巨大差别,要真正实现替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具体研究和各案探索。

3)优化:在符合科学原则和实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精炼动物实验设计方案、完善实验程序、改进实验技术,以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避免或减轻动物的伤害的实验方法。

优化是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动物实验进行提炼和精简的过程,包括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和动物实验精炼两个方面。研究内容涉及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仁慈终点、人员的培训、饲养环境及设施、动物运输、动物自然习性等方面,其中动物实验方案的优化是核心内容。



最近收藏
    暂无任何收藏课程!